• 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-> 资讯文化 -> 茶与文化 -> 茶亦悟禅

    随笔|谁能坚守一杯醇厚的炒青茶

    茶亦悟禅

    2021-03-10 16:53:04

    324 0

    又到采茶季节。茶人眼里,茶山是最美的风景。层层叠叠的茶树,戴着头巾或是草帽的采茶姑娘,把清明前的日子装扮得格外诱人。

    每年都有新茶,年年的味道都有意外。这些年,茶跟人一样,悄然变化着,从形式到内在都有不同。为了追求产量,好多茶都没法再沿用古法,茶的滋味渐淡,好多茶对胃的刺激增大,很多人都接受不了非发酵或浅发酵的茶。这算是退化吧。懂茶的人倒是多了起来,大大小小的茶社里,楚楚动人的茶艺师,沉着老练的店长,都可以如数家珍地讲上几个小时的茶文化、茶知识。茶客也不像以前,只盯着一种茶,从小喝到老,对茶以外的事不做探究,只在乎喝茶带来的愉悦,而是一喝便开始对茶的品种、产地、工艺等等,逐一研究,悟性好的很快便成为了专家伸级的茶客。这样的茶客没准就变成了某个茶庄茶社的老板,或是茶山主人。这算进步吧。

    这一退一进,让人不好琢磨。年轻人为什么喝中国传统茶的不多,想来可能还是胃和腰包都不够刚健。说来还是自家人给自家人挖的坑。各种“生化”食品让人们的胃肠从小就得与食物搏击,搏来搏去,人未到中年是身先衰。这“身”中自然是胃肠功能率先了,这个四大中的“地”大一伤,想想还能种出茁壮的“庄稼”吗?这是一不“刚”。好容易到了自立门户,不受父母要挟时,薪水未涨,物价已翻,房子车子娘子孩子哪样不花票子,还是喝点奶茶实惠。十多二十元一大杯,几口就满肠灌,哪用得着一泡茶就是好几十,还得耗上半天。没钱、没闲,这是第二不“刚”。

    更何况,茶业人也得挣钱吃饭呀,一下子冒了那么多的从业人,本来坐一桌的人,成倍的加凳子,只得把桌上菜饭多加点盐和水啰。都是孔方兄惹的祸。

    一直怀念小时候喝的炒青茶,浓浓的栗香,生津满满,喝上一大杯,去上学中间用不着喝水,也不伤胃。如今谁敢把绿茶直接给小孩喝?每样事物都包含着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,但不能忽视的是,自古茶人对茶品质的追求才是本分,而茶文化的延伸与丰富,是靠大众在品饮、社交、礼仪等功用过程中自然发酵,自然开花结果。

    茶之趣在变化多端,这也契合了国人的人生观。记得多年前访茶于福建安溪时,一老茶农便说,安溪虽然不大,但没有哪一个茶人敢说他了解所有的安溪茶,后来在武夷山也听到同样的话。同一座山不同的高度,同一条沟不同的纬度,茶都不一样。有一次在雅安的蒙山喝黄芽,连喝了四五款都不一样,最后看上的还是一位原国营老茶厂的职工用最笨的方法做的。“最笨”是那位做茶的老姐姐说的,她说在茶厂时跟师傅学的,如法泡制,但量是上不了的,每年顶多就几十斤。可惜那会她没有手机,没能留下联系方法,不知如今她是否依然还守着“最笨”的方法做茶。

    在守与创新间,一直是个不好把握的问题。作为一名茶客也只是看个热闹而已,但却深深为目前茶业界本末倒置的各种创新而担忧。种茶的去搞文化,有点想法的人去种茶,各种嫁接、搭桥,甚至让人担心会有人也去做改变基因的事。如今很多茶都不敢随便买随便喝了,最基本的品质都不敢保障,还谈什么文化,难道谈作假、坑人的文化?这已不仅是供需间的矛盾,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匹配的显现。

    茶山犹美,清而明之,茶人心漾,诚而实之,茶香宜人,醇而厚之。谁能坚守一杯醇厚的炒青茶,唯社会之栋梁!

              来源:秀姐的茶铺|企鹅号

    推荐阅读

    文章评论

    注册或登后即可发表评论

    登录注册

    全部评论(0)

    • 积分

      3540

    • 文章

      466

    • UID

      1

    推荐文章: